文章來源:菏澤廣播電視報
短短三年,企業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成交量持續穩步增長;服務模式從單一的商品交易發展到現如今包含商品交易、信息咨詢、供應鏈金融服務、倉儲物流等多種功能的多元化服務模式;堅守國企職能,服務實體,助農興農,助力于農業發展,帶動社會就業,努力實現國有企業的社會價值……
這就是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成立三年來,他們不忘初心,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擔當,大膽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之路。
櫛風沐雨,勇于探索擔當
2018年1月23日,經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批準,同意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開展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2018年1月25日,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在菏澤市電視臺演播大廳隆重舉辦開業典禮暨牡丹、大蒜上線儀式。
2018年1月25日,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鳴鑼開市
牡丹國際成立最初只有七、八個人,對于如何探索出一條期現結合的發展之路,他們也曾茫然過。但他們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找市場,談合作,構建平臺……秉持著不能放棄的信念,2018年6月28日,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雜交大蒜正式上線交易。這期間,大小座談會開了無數次,雖群策群力,但截止到2018年7月,每天的成交額卻依然微乎其微,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面對殘酷的現實,牡丹國際一班人深切地認識到,讓人們從已經習慣的傳統交易模式中轉變出來,接受一個全新的線上交易模式,必然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而他們只有不放棄,才能砥礪前行。
2018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在《關于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支持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開展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探索創新交易模式,有效整合商品和交易資源,推動傳統商品貿易轉型升級。”這為企業注入新的動力和強心劑。
經過不懈的努力,2019年,牡丹國際大蒜商品日交易量從年初的14592噸、成交額1.2億元到后來日交易量突破4萬噸、成交額近3億。截止2019年底,累計實現交易額678億元,交易商近5000戶,交收倉庫11家,總庫容約33萬噸,占主產區總庫容的10%左右。
倉庫工作人員正在用叉車運輸大蒜
2020年1月,菏澤市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發揮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作用,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打造區域性大宗商品交易基地。”這一年,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發展迅速,辣椒、花生、生姜等產品相繼上線,截止到11月底,指定交收倉庫數量達48家,較2019年末增長4倍。
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指定交收倉庫掛牌
2021年,牡丹國際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治疆方略,3月29日棉籽上線交易,上線當天便開戶37家,棉籽成交量9806噸。
經過三年的探索和發展,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行業首位度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及政府認可和支持,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服務實體,助力鄉村振興
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依托菏澤周邊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充分發揮線上線下相貫通的優勢,探索出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模式。
第一,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相結合的模式,建立了牡丹國際商品線上交易平臺,使產區與銷區有效銜接,方便客戶采購和銷售。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天都有數千人在平臺進行商品的購銷,實現了商品的有效對接。
同時,通過深度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了集“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現代物流”“風險管理”等多功能綜合性平臺,為客戶提供農產品訂單交易、行情展示、信息咨詢等服務。一改傳統農副產品產業鏈效率低下的困局,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拓寬信息和產品流通渠道,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提供價格咨詢服務。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憑借著平臺出色的大數據集成功能指導種植,有利于實現訂單農業。并與專業資訊機構及現貨市場密切合作,提供每日現貨指導價格,為客戶提供參考。
在2019年10月大蒜播種期間,現貨價格為7400元/噸,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依據交易數據,預測到2020年8月份大蒜市場價格在3500元/噸左右,并及時向社會各界提醒大蒜種植風險,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同時,牡丹國際還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研究、編制、發布中國大蒜價格指數,動態反映大蒜市場發展趨勢,引導大蒜產業健康發展。據了解,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后續還將陸續推出生姜、辣椒、花生及棉籽等商品價格指數,構成完整的基礎農產品價格指數體系,為國家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信息參考和決策支持。
第三,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以國有資本雄厚的實力為基礎,以高素質的專業隊伍為支撐,為客戶提供倉儲、運輸、商品質檢等線下流通環節的一站式服務。
通過整合國內大型倉儲物流企業,建立了覆蓋農副產品主產區的倉儲物流體系。在山東金鄉、河南柘城、山東濰坊、河南杞縣、新疆庫爾勒等主產區設立超過50家、總庫容超過100多萬噸的交收倉庫,方便客戶就近存貨、就近交收,減少物流成本,增加客戶收益。
同時,牡丹國際還與瑞士國際通用公證行SGS進行深度合作,提供商品質檢服務,保障了流通農產品質量,受到了廣大生產企業、貿易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第四,打造供應鏈金融平臺。交易中心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構建農產品B2B交易、融資服務、集采分銷等業務高效協同的供應鏈平臺。運用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交收倉庫進行數字化改造,實時掌控貨物存儲狀態,實現供應鏈管理服務的線上化、可視化、智能化。
牡丹國際與螞蟻科技共同打造了權屬清晰的區塊鏈倉單平臺,提供”倉單管理”、“倉單交易”、”融資管理”、”資產監管”等核心服務。并以此為載體與中國農業銀行等數十家金融機構建立深度合作,實現融資服務的信息化、流程化、線上化,有效整合產業資源和金融資源,打破傳統貨物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為融資方提供了標準統一、風險可控、質量可靠、資信優良的新的融資渠道,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農業種植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第五,助力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牡丹國際借助平臺之力,使新的經濟模式與成果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中得以實踐。2019年11月,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和魯清所、魯證經貿合作,積極探索大蒜“價格保障”試點業務,并在成武縣張樓鎮陳小廟行政村選定33戶困難群眾,免費提供2020年8月份大蒜最低收購價格保護,保障了農民的種植收益,實現了精準扶貧。
同時,牡丹國際還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治疆方略,承接山東援疆項目建設。2021年3月29日,魯疆兩地政府在菏澤隆重舉行山東援疆項目“棉產品”上線儀式,有效實現棉籽、棉粕、棉油等新疆主產區和山東主銷區之間的產銷對接,助力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惠及全疆棉農,加速新疆農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3月29日,山東援疆項目“棉產品上線儀式”
銳意進取,賡續發展新篇
未來,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將繼續探索新的經濟模式,開發新的交易品種,進一步拓展交易場所規模,建立健全市場服務功能,發揮好第三方平臺特有的公信力,橫向集聚服務商資源,以實體經濟為核心構建集成化服務平臺,縱向集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構建國際化供應鏈體系,打造功能齊備、服務一流、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場所。
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把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全國一流、走向世界的大宗商品采購和銷售平臺、供應鏈融資平臺、物流配送平臺。通過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打造產品標準化,計劃實現大蒜、辣椒、生姜、花生、棉籽等品種的流通質量標準化塑造。
到2025年,力爭實現交易品種的集群化、交易模式的多樣化、發展模式的多業態,為中國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爭取定價權,服務實體經濟,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服務,將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國際化大宗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前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