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于2022年12月27日-28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峽山街道經濟開發區濰坊谷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神州姜窖)舉行生姜模擬交收。
此次模擬交收主要針對交收姜的質量標準做了更詳細的解釋。質量規定,每批次大姜中,整塊單重100g以下占比不超過10%,200g以下占比不超過25%,500g以上的占比不低于20%。對于檢驗過程中新造成的破損以破損之前的單重計算合格率。并分別對符合2021產季牡丹國際標準品質的生姜和2022產季牡丹國際標準品質的生姜分別做了展示:
交收過程中還重新提到了不完善姜的界定標準以及交收占比。一類缺陷包括:嚴重腐爛、嚴重凍傷及熱傷(回芽姜、密芽姜等)等缺陷占比≤2%;二類缺陷包括:輕微腐爛、輕微凍傷及熱傷、病蟲害(蟲蝕、癩皮、花皮等)、水澇窩(單個姜球上累計面積≥2平方厘米或單個姜球上個數≥3個)、表皮皺縮等缺陷占比≤12%,其中癩皮、燜筋、輕微腐爛、輕微凍、熱傷等缺陷≤6%;三類缺陷:機械傷、異形姜等缺陷≤10%。對于不同缺陷的不完善姜也分別做了展示:
不完善姜:個體形狀不全或受機械傷、病蟲害等影響失去部分使用價值的生姜產品。包括:機械傷、腐爛、表皮皺縮、凍、熱傷、病蟲害姜等。機械傷:整塊姜或部分子姜和芽,因刀傷、擠、壓、擦、碰等外力造成的傷害(姜球刀傷長度≥3cm且顏色發黑或擦傷面積≥2平方厘米);腐爛:因病害或其他原因致使整塊姜或局部發生變色變軟,或部分姜體伴有異味;表皮皺縮:因受凍傷、熱害、病變或不成熟、失水和水漬等原因致使表皮組織變色萎縮;凍傷及熱傷:收獲后的姜由于陽光曝曬、高溫或低溫等致使整塊姜或局部發生變色變軟;病蟲害:受病蟲害造成的損傷。包括癩皮和花皮(單個姜球上累計面積≥2平方厘米,且有明顯裂口)、蟲蝕等。
由于不同產區大姜生長環境及氣候的不同,大姜的質量也有所不同。牡丹國際交收部負責人趙總對于此次參與模擬交收的不同地區2022產季大姜的特性分別進行了總結概括。
昌邑大姜體型較飽滿,單體重量基本符合交收標準,較適合做交收姜。乳山姜相對于昌邑大姜質量稍有差別,不如昌邑大姜體態飽滿,個頭相對偏小,想做成交收品還需要做加工處理。
此次展示的2022年產牡丹國際標準品質生姜是用河北大姜做成的。從形態重量上來看,此次參展的河北大姜是可以直接滿足交收標準的。而參展的河南大姜就顯得稍遜一籌,相比之下100g一下的小個頭的姜塊較多。如果想要符合交收標準則需要將小個頭的碎支專門挑出來,這樣操作成本將會再次增加。
安徽產區的大姜相對瘦小,500g以上的單體姜少得可憐,即使完整的版型也很少能達標的,不太適合做交收。
總體上來看,不同產區大姜質量仍存在差異,有些產區可以直接做成標準交收品;有些地區大姜還需要進行簡單加工,將一些不合格的姜體挑揀出來才能符合交收標準;也有些地區很難做成交收品。具體還應以大姜質量交收標準為準。
此次大姜模擬交收的圓滿完成為未來大姜的順利交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了生姜產業對牡丹國際的信心,促進生姜實體產業向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發展。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是實實在在服務實體經濟的表現。
